走进公海彩船
公海彩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儿童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积极践行“儿童大健康战略”和“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大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
7月1日,公海彩船研究院院长严常开博士带领科研团队与广东药科大学王来友教授、海思医疗创始人夏昊强博士展开三方学术交流。
公海彩船团队率先展示了部分在研项目,包括将定量药理学用于儿童个性化给药的最新案例,以及开发群体药代动力学核心自主新算法的倡议。儿童剂量的计算借助牛顿法使得药物暴露量处于安全等效的区间内,而群体药代动力学新算法借助概率图模型把群体差异的因果关系呈现为贝叶斯网,再借助MCMC采样获得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
夏博士则介绍目前国内药物基因组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公司现有的成熟技术方案。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如何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比如由于基因的拷贝数不同,转运体或代谢酶的表达量有所差异,因此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人身上,药代动力学差异巨大。鉴于药物基因组学测序成本已经降低到人均几百块乃至几十块,公海彩船或将在未来药物研发中普遍采集药物基因组学信息,这对理解药物生物转化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王教授最后介绍了他所在团队在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机理研究的工作,以及正在开展的如何借助药物警戒系统推动真实世界(real-world)研究。王教授对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和药物肝毒性的兴趣与公海彩船研究院不谋而合。有些药物的肝毒性是罕见异质性肝毒性(rare idiosesyncratic hepatotoxicity),唯有当处方量达到百万甚至千万时才会出现,在临床试验阶段样本量不足以呈现。在推向市场后,即便有不良反应的报道,由于不清楚该毒性究竟是何种罕见的个体化特征而导致,在实验室中也无法重现剂量依赖的毒理过程。而借助药物警戒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我们就有可能捕捉到这种罕见的个体化差异,证实毒理机制,添加禁忌人群,保障用药安全。近年来对尼美舒利的用药安全颇有争议,其肝毒性的发生概率事实上小于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但属于罕见异质性肝毒性,由某种罕见而未知的个体化差异所导致。几十年来,对其罕见异质性肝毒性的机理有各种假说,却无一被剂量依赖的毒理实验证实。 那么王教授后续开展的基于真实世界的循证药学与临床毒理学研究工作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尼美舒利的罕见肝毒性机理呢?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公众号:honzpharma